第718章陛下,急报!顺天府陷落!
朱翊钧之所以反覆提及粮草问题,是因为在原来的两次万历援朝战争中,朝鲜屡次背刺大明,明明粮草『无人输运,堆积露处,几时运来而可吃』,在露天堆积如山,任由其腐烂,也不肯交给大明军兵使用,以至于大明在朝作战军兵,是啼饥号寒。
在万历二十一年,大明军正式进入朝鲜作战之前,朝鲜国王李昖丶大臣崔兴源等人,承诺入朝则给四万军兵丶两万战马两个月的军粮,在李如松的带领下,大明军四万正式入朝作战。
李如松援朝,在平壤以796人伤亡为代价,消灭了倭寇一万馀人,小西行长减员113oo馀名,逃离平壤,而在平壤大捷之后,朝鲜承诺的粮草,迟迟没有交付明军。
总督军务丶辽东经略大臣宋应昌在奏疏里痛骂朝鲜国王李昖丶崔兴源等人出尔反尔,痛哭入朝作战军队的凄惨,曰:众兵自渡江至今,菜肉盐豉之类无由入口,甲胄生虱衣履破碎,一遇天雨,浑身湿透,相抱号泣,马倒者且有一万六千匹,兵士可知矣。(《报三相公并石司马书》)
宋应昌是个文官,他恨不得把朝鲜君臣全都杀了!
在平壤打出了大捷,结果光是马匹就饿死了一万六千匹,可想而知粮草短缺程度。
李如松只能按兵不动,一直等了足足两个月,大明粮草运到,李如松才开始继续进兵,这两个月时间,朝鲜国王李昖不停催促李如松进兵,大明皇帝和兵部尚书也屡次催促,但李如松不动如松,他跟朝廷解释,没有吃喝,而朝鲜国王则狡辩称连年疲敝,不能自振。
而万历皇帝对此的态度是:情有可怜,非尽险诈,朕亦推诚不疑。
万历皇帝采信了朝鲜国王李昖的说法,说情有可原,反覆下旨催进,李如松叫苦不迭,皇帝不信他,他能怎麽办?
每当大明军打赢一次,这种情形就会出现一次,嘴仗打了无数,但打嘴仗打不出粮草来,朝廷催丶军兵饿丶马匹倒丶火药不济,李如松在辽东豪横了半生,就没打过这麽憋屈的仗。
现在,李舜臣也直接了当的告诉皇帝,粮草问题,朝鲜方面是非不能实不愿。
「为何不愿?倭寇难道打的是大明朝吗?」朱翊钧非常不解,朝鲜王李昖脑子被驴踢了吗?被倭寇打的是朝鲜,而不是大明!
有也不给,非要大明从内地运输,从天津港粮一万石,就得三万石的运费!大明就是天朝上国,如此打七年,也撑不太住!
「在我王眼里,倭寇为贼,天兵亦为贼,倭寇不能势大,天兵亦不能势大,若是天兵真的是那王者之师,那他朝鲜王如何为万民之王?」李舜臣回答的非常迅,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语调里甚至有些委屈。
李舜臣委屈大了!
李舜臣之所以可以如此快的给出答案,和他在朝鲜的经历有关,朝鲜也有兴文匽武的风力,李舜臣在朝鲜带兵作战,粮草只能自筹,自筹就得烧杀抢掠,强取豪夺,一时间朝鲜军兵在万民心目中,和匪徒没有区别,在大明当武将难,在朝鲜当武将亦难。
天兵真的是王者之师,会严重影响朝鲜国王的统治根基,这就是李舜臣所说的非不能,实不愿的全貌。
「朝鲜多山,这王驾出汉城,再出开城,再出平壤,可再至义州,王驾可随势而动,而万民如何能动?」李舜臣俯说道:「万望大明天兵解朝鲜万民于倒悬,亦望陛下看清朝鲜王公贵胄之鼠目短视,莫要被骗了。」
在李舜臣看来,打完仗能到大明做个鞑官,那是他最好的下场,所以他的立场天然站在大明这边,若是在战场上死了,那也是抗倭忠勇英烈,左右都不亏,唯独继续对朝鲜国王效忠,是最蠢的行径。
不值得,李舜臣对朝鲜的统治阶级已经恨的咬牙切齿了。
这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做人做事,不能当畜生,大明军是入朝作战,消灭倭寇是为朝鲜消灭,解救的是朝鲜的百姓,结果大明军入朝,敌人不仅仅是倭寇,还要跟这帮畜生不如的东西斗智斗勇,他希望大明朝廷能够早日看清楚这帮畜生的真面目,减少损失。
尤其是陛下。
这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和底线,事情说破天去,也是大明入朝作战,救的是朝鲜。
对于大明而言,灭倭也不是必须假道朝鲜,可以从长崎总督府出,一把尖刀,直插倭国,大明水师强横,而且还在不断地变强,李舜臣到大明看到了邸报,最近大明朝廷在吵架,为了水师扩军而争吵。
主要是为了扩多少争吵,激进派认为五万,保守派认为太多了,三万足矣,极端保守派认为十万,扩张到二十万水师,就和永乐年间差不多了,算是复祖宗成法了。
「兴师四方,转饷千里,朝鲜国王如此不明事理,军兵入朝,必然啼饥号寒,朕实不忍心。」朱翊钧思索了很久,深吸了口气,对着李舜臣说道。
这哪里是送军兵去朝鲜作战,分明是让军兵去送死,大明京营锐卒,培养一卒就要十六头牛,朱翊钧哪里舍得。
「这其实也没什麽吧。」李如松一脸疑惑,有点愣愣的说道:「咱们直接绕开朝鲜国王不就得了?打下一地,就归为汉土,尺进寸取,一点点打进去,把粮草铺进去即可。」
戚继光面色平静,甚至有点严肃,李舜臣左右看了看,也不说话,大家都看向了皇帝陛下。
李如松如此理所当然的说辞,其实就是已经把朝鲜看成了囊中之物,大战之后,朝鲜国内一千七百万众,能剩下多少?兵祸可比天灾严重的多的多,战争之后,朝鲜国内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大明把朝鲜半岛纳入版图,即便是以国朝贱儒的精算之风,也无法精算掉。
「李将军以为呢?」朱翊钧看向了李舜臣问道。
「臣以为无不可,朝鲜万民诚盼甘霖。」李舜臣也没有多犹豫,反而十分赞同李如松的激进。
朝鲜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多山,土地贫瘠,旱田七成丶水田三成,道路修建不易,物产也不是很丰富,降水较少;而南部为平原,水田七成,旱田三成,一望无际的平原,道路容易修建,人口比较稠密,而且多港口,工商业达。
如果大明单独拿走了北部,那精算贱儒就要敲着算盘,大声的质询皇帝,开疆拓土搞这些山坳是准备扶贫吗?!能不能找点自然禀赋好的地方开疆拓土?!
但倘若大明把南北部都拿走,精算贱儒敲一敲算盘,也就勉强接受了这次的开拓。
戚继光认为此次入朝作战,理当步步为营,而李如松也没什麽好办法,直接抄太祖高皇帝的拿手绝技尺进寸取。
尺进寸取,是朱元璋运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战略,两百年来,一再被运用。
这种战略其实是焦土战略的变形,打一百里却只取十里,不盲目扩大战果,不盲目追击,而这九十里就是战争的缓冲区,这个缓冲区内随时都会爆战斗,这种情况下,缓冲区会变成无人区,这很残忍,但也是行之有效的战略。